2025年国家图书馆纪录片展映季启动,12部佳作致敬电影130年
为致敬电影艺术诞生130周年,2025年国家图书馆纪录片展映季于9月24日启动。开幕式上放映了纪录片《卓别林:流浪之心》,由卓别林的孙女卡门·卓别林担任导演,以未曾公开的私藏影像与家人的亲密回忆为资料,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更加丰富、立体、全面的卓别林形象。展映季还
为致敬电影艺术诞生130周年,2025年国家图书馆纪录片展映季于9月24日启动。开幕式上放映了纪录片《卓别林:流浪之心》,由卓别林的孙女卡门·卓别林担任导演,以未曾公开的私藏影像与家人的亲密回忆为资料,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更加丰富、立体、全面的卓别林形象。展映季还
9月24日,2025年国家图书馆纪录片展映季正式启动。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、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、北京数梦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杨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。
以音乐为纽带,以影像为载体。作为2025北京文化论坛重要组成部分,“光影百年·中法同行”电影音乐会日前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。中法两国电影人联袂推荐、深情分享,带领观众重温经典,讲述中法电影交流珍贵记忆,开启中法文化交流新篇章。
此次展映纪录电影《卓别林:流浪之心》由世界著名电影喜剧大师卓别林孙女卡门•卓别林导演,影片回顾了卓别林多部经典电影片段,首度公开了家族影像资料并配以卓别林后人的精彩解说,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更为完整、也更贴近人性的卓别林肖像,深刻揭示出卓别林成功塑造那些寻找尊严与
9月23日至24日,由中共中央宣传部,北京市委、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京举行。2025北京文化论坛以“传承·创新·互鉴”为永久主题,以“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”为年度主题。
秋意渐浓,天高气爽,正是扬帆起航的好时节。2025年北京文化论坛即将盛大启幕,以开阔的国际化视野搭建高水平文明对话平台,彰显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引领风范。本届论坛立足中国特色,兼具全球眼光,将通过一系列高质量、深层次、多领域的活动,展现文明互鉴的深度与温度,
1954年5月,瑞士日内瓦。会场外空气里藏着些许槐花香。这里有热烈的对话,也有静默的牵引。午餐时分,周恩来和卓别林坐在同一桌前——看起来像两个世界的人,却又意外谈得投缘。
哈佛医学院研究发现,每天静坐30分钟的人,端粒长度(细胞衰老指标)比同龄人年轻50%。
《办公室》中的吉姆曾开玩笑说:“人们在工作时最喜欢做的,就是假装在工作。”这话虽然带刺,却揭示了现代职场的一个荒谬现象——很多人把“看起来很忙”当成了工作本身。
蒲熠星“双子星”(《The Most Poetical Topic》与《A Way To Die》)以全英文构建一桩被舆论性别化消费的谋杀案:前者是凶手的病态浪漫自白,后者是侦探剥离修辞的冷峻真相,二者镜像对照,揭示“用爱情稀释谋杀、用美丽丈量死亡”的共犯机制
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熬过去。处于急性悲伤的深渊,我根本不认为自己还能变得更强大。然而,随着心碎的日子渐渐过去,我意识到自己可以更强大,因为我实实在在地生活着,而熬过去就是获得力量的途径之一。
1954年,日内瓦湖畔,一个安静的午后到来,空气里带着紧张气息和些许未知。此刻,花山别墅里住着中国的代表团。那个时候,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会议正被各国媒体高度关注。周恩来在这里,既是政治家的形象,也是一个历史节点的代表。挺有意思,他忙着磋商,却抽时间招待一个远道
跑了30年龙套,52岁才当男主,87岁碾压顶流逆袭封神,成为了演艺圈的佛系老戏骨。
今天,也就是2025年6月26日,卓别林的不朽杰作《淘金记》4K修复版在中国大银幕上重映,正好是它当年全球首映百年的纪念日。
《流浪者》曾于1955年在中国上映,是首部在中国上映的印度电影。由于获得众多观众的喜爱,70年代末得以重映,并俘获了一位名叫贾樟柯的青年的心。后来贾樟柯在其电影中再现了《流浪者》重映时的盛景,展现了这部影片留下的深刻印象——人们挤在影院门口,只是为了抢到一张票
情史丰富,三段婚姻,直到遇到了乌娜·奥尼尔,浪荡子回归家庭,从此收心,生儿育女,享受天伦之乐。
然而,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,许多夫妻却因为一些,看似微小的事情,逐渐消磨了感情,甚至走向破裂。
查理·卓别林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之内享有盛誉,其早年所塑造的经典形象几乎使之成为默片喜剧的代名词。进入有声片时代之后,卓别林的电影产量减少,但质量却并没有任何下降的趋势,《凡尔杜先生》(Monsieur Verdoux, 1947)便
汤姆·甘宁(Tom Gunning)是芝加哥大学杰出贡献教授。他致力于研究电影风格与电影读解、电影史与电影文化等问题。他出版的作品主要聚焦于早期电影(从电影的起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)以及由电影引发的现代文化。
他用动作、表情、节奏创造了电影语言的基础;他用喜剧外壳包裹社会悲剧;他让世界在战乱与苦难中,记得笑是一种反抗。